讓綠色建筑紅火起來——全國政協委員關注建筑節能
“從已有建筑看,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如果未來情況沒有改善,大量高耗能房屋一旦修建,短期內改造很難。為了確保以經濟最優方式過渡到低碳未來,必須避免今天的投資決策導致高碳排放鎖定。”
兩會前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委員的一席話,直指建筑節能行業的“天花板”。事實上,建筑行業的節能減排問題已迫在眉睫。本次“兩會”期間,關于發展綠色建筑、推進建筑節能的提案和發言數量大增,委員們從不同角度為建筑行業節能降耗、可持續發展“破題”。
記者了解到,高速發展的建筑行業已登上我國能耗大戶的黑名單,有專家直言不諱地將其稱為能源“黑洞”。據統計,當前我國建筑耗能,包括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熱水、家電等在內的總能耗已經超過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4,達到約30%,居耗能首位。隨著我國城市化加速推進,這一比例將呈快速增長趨勢。不僅如此,建筑物還日益成為城市碳排放的“大戶”。據估計,城市里碳排放60%來源于維持建筑物功能所耗能源上,而交通汽車只占到約30%。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呼吁,盡快制定我國綠色住宅標準,在土地拍賣、建筑規劃、建筑施工、建筑驗收等環節提出明確的節能要求,將應用住宅產業化和節能技術、并符合相關標準的住宅項目,列入鼓勵類型產業目錄,促進其優先發展。此外,應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對項目開發的引導作用,為應用住宅產業化和節能技術的項目提供公共配套支持。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少階委員在發言中提出,要加快行政立法,把推廣建筑節能從號召性行為變為強制性行為。他建議,“十二五”規劃應針對新開工建筑和低碳建筑改造比例,制定量的要求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同時加強試點示范工作,保證節能改造工程質量。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綠色建筑的目標在于實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更注重人的舒適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代表了現代建筑的發展方向。他們通過調研發現,從降低內外熱交換的外墻保溫材料,到帶有冷熱橋隔斷的新型窗框,到輻射低、保溫性能高的中空玻璃,到能將80%陽光遮擋于墻外的遮陽卷簾,再到充分利用地下熱能保持房間恒溫的地源熱泵,這一系列節能措施的使用,能使一些項目的建筑節能率達到85%。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綠色建筑的步伐確實姍姍來遲。據了解,早在20世紀80年代,建設綠色建筑在發達國家已有共識。如德國房地產界已將重點放在建筑的整體能源平衡上,不斷開發可以調整建筑能源結構、降低建筑能耗的新技術。而在國內,按照2006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從全國范圍來看,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只有十幾個。
我國建筑節能不僅起步較晚,能源浪費問題也比較嚴重。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少階委員指出,當前建設過程能耗高,大量建筑存在著因結構不合理、材料使用失當而引發的高耗能、高排放等問題。有關數據表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鋼材消耗要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收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與此同時,我國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單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高出2~3倍。
在綠色建筑領域,低碳住宅的發展也受到推崇。當前,世界大約50%的住宅開發在中國。住宅生產是個耗能大戶,我國在住宅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占社會總能耗的30%,建材的生產能耗占16.7%。對此,山東經濟學院房地產和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松海委員認為,住宅產業必須推動低碳住宅工業化生產,通過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提高科技進步對住宅產業的貢獻率和住宅建設的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住宅的整體環保節能水平。
下一頁
下一頁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