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碼頭就沒怕過風浪——記上海分公司省優秀項目經理黃學健的碼頭情結
與黃學健合作多年的上海港務公司項目負責人吳鵬程經理這樣評價黃學健:“黃經理做工程說話算話,最講誠信,只要答應的事,再大的困難,在他手上總能易如反掌,那怕不惜一切代價都會一一搞定。做工程,黃學健是我首選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做世界級港口碼頭——洋山深水港碼頭工程,他是我唯一的選擇。” 黃學健能在江海洶涌、競爭激烈的浪潮中崛起,這源于上海港務公司對他別樣的青睞。對于做條件最艱苦,施工最復雜的碼頭工程,上海港務公司首先想到的是黃學健。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黃學健這支善戰驍勇的隊伍,才能完成所有艱深復雜的任務。 多年來,黃學健與碼頭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只要一站在碼頭,他就會心潮澎湃,激蕩起一股沖動的豪情。在港務公司名下的42家單位,黃學健這支隊伍排名第一,港務公司因此給他發了一張也是唯一一張AA級施工證,港務公司對他的信賴有口皆碑。 黃學健的碼頭工程因此應接不暇,從黃浦江上游到長江口;從靖江到長江下游沿線;從上海浦東到浙江福建沿海,共20多個碼頭工程,給了黃學健施展才華的舞臺。 靖江新世紀船廠有一個30萬噸級的船塢工程,上海港務公司開始找了當地的施工隊伍,但工期上不去,從理論上講確實有難度,于是港務公司找到了黃學健。黃經理二話沒說,抽調了所有技術力量和250名精兵強將從上海奔赴靖江。那年夏天,那些電焊工在40度的高溫下連續作戰,工人們堅韌的毅力最終贏得了工期。黃學建回憶說:“那時工人們用餐只聽到吃飯的聲音,沒有說話的聲響,因為他們累得講話的力氣已經沒有了”。 工人們如此賣力,緊緊團結在一起,凝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上海港務公司的人總是嘖嘖稱贊。公司副董事長、上海分公司經理張曉華這樣評價:“黃學建除了敢打硬仗,對分公司貢獻突出外,關鍵是對工人的管理有思想,有內涵”。在工人們的心目中,黃經理有著非同凡響的人格魅力。 黃學健在隊伍管理上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創新理念。他的科學管理、他的為人誠信、他的自信果斷,其實是他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 黃學健無論走到哪里,心里總是裝著那些為他埋頭苦干,不叫一聲累的員工們。不管是本地勞務工,還是外地勞務工,黃學健一視同仁,都稱他們是自已的員工,而不是“民工”,他說:“我能有今天,是靠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他們是我走向成功最基本的元素,離開他們,我寸步難行”。 對員工的關愛和員工對工作的付出,這種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圍在洋山深水港碼頭工程建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國家投資143個億,在小洋山這座荒島上建一個世界級的港口碼頭,其難度可見一斑。然而黃學健帶領的這支隊伍,憑著超人的膽略和堅強的意志,經受著這場注定要忍受苦戰的嚴峻考驗。 工人們進駐這個荒島,白天與石頭打交道,晚上睡在簡易的帳蓬里,淡水不夠就節約著喝,風暴再大也要挺著干。這就是跟著黃學健干活,頭也不回的樸實的工人們。 多年來,黃學健對工人們也一樣厚道。工人的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工作服裝都統一發放;逢年過節把職工家屬請到項目部召開座談會,發放紀念品,溫暖著她們的心;職工子女考上大學了一律贈送福利基金;有一名工人施工中受了傷,黃學健沒有辭了他,而是繼續留用,重新安排了合適的崗位,使這位工人感激涕零。 在洋山港工程建設中,工人的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200多名工人,夏天共發放冷飲3萬余元,發放工人勞保用品10余萬元;工人宿舍安裝了60多部親情電話,工地建立了黨組織、工會組織,職工活動也豐富多彩,工人們已經感到了洋山島就是他們的家。現在只要有人去洋山島問一問這些工人,為什么愿意來這島上忍受這艱苦和寂寞,他們的回答都是一致的:為了洋山碼頭。難怪中央和上海市領導考察洋山島時都說:“有這么一群工人在,不怕洋山港干不好”。 黃學健對工人關愛有加,對工程質量更是要求嚴謹。為了提高工程質量,他堅持以人為本,技術領先。在他名下的每一名職工都建立了基本信息卡、培訓情況登記卡、操作技能考核記錄卡、質量安全記錄卡、遵章守紀記錄卡等綜合信息臺帳。每年對操作人員理論培訓不少于一周,操作技能評比不少于兩次。工地上的操作能手曾多次與中央部屬施工企業同臺競技,并取得較好名次。黃學健還注重從高校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先后從東大、南航、揚大等高校招聘大學生6名,注入到管理一線。 為了做好工程黃學健舍得投資,近兩年來,他每年投資數百萬元添置機械設備和安全設施。目前他已籌劃準備投入大量資金,購置運輸船、作業船、起重船和GPS定位系統,為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工程創優上,黃學健嘗到了不少甜頭。他說:“工程創優要大膽投入,不要吝惜,因為只有投入才有回報”。他還說:“我每年在創優上要多化成本100萬,通過創優,什么都規范化,格式化,管理就到位了,做工程就有了信譽,不少建設方主動找上門來,使我的業務量大大增加”。 科學的管理、積極的創優,讓黃學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戰績。先后創得上海市水工碼頭第一個標化工地、第一個碼頭優質結構和第一個用戶滿意工程,創標化工地8個,“白玉蘭”工程4個,上海市優質結構工程6項,成為公司的創優大戶。他個人榮獲江蘇省優秀項目經理。 面對洋山港二期工程,黃學健充滿信心,他下一步準備購買50臺手提電腦,配發給技術管理層,促使工程施工網絡化、現代化、效率化。 面對越來越多的工程和越來越強大的施工隊伍,黃學健正在著手以現有的隊伍和設備為主體,與公司聯合組建三級資質的港務公司,目標就是把施工型經營向公司化方向發展,著力把港口碼頭做好、做大、做強。
與黃學健合作多年的上海港務公司項目負責人吳鵬程經理這樣評價黃學健:“黃經理做工程說話算話,最講誠信,只要答應的事,再大的困難,在他手上總能易如反掌,那怕不惜一切代價都會一一搞定。做工程,黃學健是我首選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做世界級港口碼頭——洋山深水港碼頭工程,他是我唯一的選擇。”
黃學健能在江海洶涌、競爭激烈的浪潮中崛起,這源于上海港務公司對他別樣的青睞。對于做條件最艱苦,施工最復雜的碼頭工程,上海港務公司首先想到的是黃學健。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黃學健這支善戰驍勇的隊伍,才能完成所有艱深復雜的任務。
多年來,黃學健與碼頭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只要一站在碼頭,他就會心潮澎湃,激蕩起一股沖動的豪情。在港務公司名下的42家單位,黃學健這支隊伍排名第一,港務公司因此給他發了一張也是唯一一張AA級施工證,港務公司對他的信賴有口皆碑。
黃學健的碼頭工程因此應接不暇,從黃浦江上游到長江口;從靖江到長江下游沿線;從上海浦東到浙江福建沿海,共20多個碼頭工程,給了黃學健施展才華的舞臺。
靖江新世紀船廠有一個30萬噸級的船塢工程,上海港務公司開始找了當地的施工隊伍,但工期上不去,從理論上講確實有難度,于是港務公司找到了黃學健。黃經理二話沒說,抽調了所有技術力量和250名精兵強將從上海奔赴靖江。那年夏天,那些電焊工在40度的高溫下連續作戰,工人們堅韌的毅力最終贏得了工期。黃學建回憶說:“那時工人們用餐只聽到吃飯的聲音,沒有說話的聲響,因為他們累得講話的力氣已經沒有了”。
工人們如此賣力,緊緊團結在一起,凝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上海港務公司的人總是嘖嘖稱贊。公司副董事長、上海分公司經理張曉華這樣評價:“黃學建除了敢打硬仗,對分公司貢獻突出外,關鍵是對工人的管理有思想,有內涵”。在工人們的心目中,黃經理有著非同凡響的人格魅力。
黃學健在隊伍管理上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創新理念。他的科學管理、他的為人誠信、他的自信果斷,其實是他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
黃學健無論走到哪里,心里總是裝著那些為他埋頭苦干,不叫一聲累的員工們。不管是本地勞務工,還是外地勞務工,黃學健一視同仁,都稱他們是自已的員工,而不是“民工”,他說:“我能有今天,是靠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他們是我走向成功最基本的元素,離開他們,我寸步難行”。
對員工的關愛和員工對工作的付出,這種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圍在洋山深水港碼頭工程建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國家投資143個億,在小洋山這座荒島上建一個世界級的港口碼頭,其難度可見一斑。然而黃學健帶領的這支隊伍,憑著超人的膽略和堅強的意志,經受著這場注定要忍受苦戰的嚴峻考驗。
工人們進駐這個荒島,白天與石頭打交道,晚上睡在簡易的帳蓬里,淡水不夠就節約著喝,風暴再大也要挺著干。這就是跟著黃學健干活,頭也不回的樸實的工人們。
多年來,黃學健對工人們也一樣厚道。工人的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工作服裝都統一發放;逢年過節把職工家屬請到項目部召開座談會,發放紀念品,溫暖著她們的心;職工子女考上大學了一律贈送福利基金;有一名工人施工中受了傷,黃學健沒有辭了他,而是繼續留用,重新安排了合適的崗位,使這位工人感激涕零。
在洋山港工程建設中,工人的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200多名工人,夏天共發放冷飲3萬余元,發放工人勞保用品10余萬元;工人宿舍安裝了60多部親情電話,工地建立了黨組織、工會組織,職工活動也豐富多彩,工人們已經感到了洋山島就是他們的家。現在只要有人去洋山島問一問這些工人,為什么愿意來這島上忍受這艱苦和寂寞,他們的回答都是一致的:為了洋山碼頭。難怪中央和上海市領導考察洋山島時都說:“有這么一群工人在,不怕洋山港干不好”。
黃學健對工人關愛有加,對工程質量更是要求嚴謹。為了提高工程質量,他堅持以人為本,技術領先。在他名下的每一名職工都建立了基本信息卡、培訓情況登記卡、操作技能考核記錄卡、質量安全記錄卡、遵章守紀記錄卡等綜合信息臺帳。每年對操作人員理論培訓不少于一周,操作技能評比不少于兩次。工地上的操作能手曾多次與中央部屬施工企業同臺競技,并取得較好名次。 黃學健還注重從高校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先后從東大、南航、揚大等高校招聘大學生6名,注入到管理一線。
為了做好工程黃學健舍得投資,近兩年來,他每年投資數百萬元添置機械設備和安全設施。目前他已籌劃準備投入大量資金,購置運輸船、作業船、起重船和GPS定位系統,為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工程創優上,黃學健嘗到了不少甜頭。他說:“工程創優要大膽投入,不要吝惜,因為只有投入才有回報”。他還說:“我每年在創優上要多化成本100萬,通過創優,什么都規范化,格式化,管理就到位了,做工程就有了信譽,不少建設方主動找上門來,使我的業務量大大增加”。
科學的管理、積極的創優,讓黃學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戰績。先后創得上海市水工碼頭第一個標化工地、第一個碼頭優質結構和第一個用戶滿意工程,創標化工地8個,“白玉蘭”工程4個,上海市優質結構工程6項,成為公司的創優大戶。他個人榮獲江蘇省優秀項目經理。
面對洋山港二期工程,黃學健充滿信心,他下一步準備購買50臺手提電腦,配發給技術管理層,促使工程施工網絡化、現代化、效率化。
面對越來越多的工程和越來越強大的施工隊伍,黃學健正在著手以現有的隊伍和設備為主體,與公司聯合組建三級資質的港務公司,目標就是把施工型經營向公司化方向發展,著力把港口碼頭做好、做大、做強。
關注公眾號